巍巍太行,華夏脊梁;紅色故里,世代傳揚?勾缶,今日綻放;熔爐精神,再現輝煌。2019年8月13日,法政學院院長陳淑玲和團委書記岳銳潔老師帶領六位同學前往邢臺縣漿水鎮“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進行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
上午8點,全體人員集合完畢準時出發,共同乘坐公交車前往邢臺縣漿水鎮。抵達后,我們參觀的第一站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同學們徘徊于歷史的長廊中,感受革命先輩們艱苦奮斗、英勇犧牲的革命精神。之后參觀了抗大總校副校長滕代遠,教育長何長工同志的舊居。舊居位于抗大觀瞻區內,整體建筑由青石砌成,屋頂蓋有紅石板,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建筑風格。緊接著我們參觀了抗大碑林。作品或彰事、或銘詩、或紀人,熱情謳歌了抗大精神、抗大教育思想和抗大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大歷史貢獻。
次日,我們一同前往抗大校部——前南峪村,同學們和當地村民聊天,村民熱情的為我們介紹抗大歷史,并帶領我們前往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碑?勾蠹o念碑矗立在前南峪村東口,紀念碑廣場栽植松柏,稚碧俏綠,四季常春。從“雄碑擁翠”這一風景可以看出,當地對紅色文化、紅色資源有著良好的保護和開發。接著我們步行前往青年連舊址——川林村。盡管路途遙遠,但我們仍然心情愉悅并滿懷期待,伴隨著軍歌很快便到達目的地了。舊址里還有老人居住,老人動情的為我們講述當年在這里發生的事。他的講述讓一切如在眼前,讓我們觸動到了那個年代的脈動。下午我們來到抗大政治部舊址——漿水村。漿水村舊址共三處,一處為政治部主任張際春舊居,一處為抗大文工團舊址,一處為抗大文工團團長?藗惻f居。
15日,我們一路向西,參觀安莊村和河東村?勾箨惲叙^工作人員跟隨我們并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安莊村的歷史,在街道的一面土墻上,白色大字寫著:咬緊牙關,苦戰三年,一定能打敗日寇。盡管有些白漆已經掉落,字也有些模糊,但站在這面墻前仍可以強烈感受到抗大精神。河東村為抗大供給處舊址,供給處的老房子里仍然有人居住,走進這所老房子感受戰爭后勤處的緊張和不易。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們深入學習抗大歷史,了解抗大紅色文化,挖掘抗大紅色資源?勾笏懺斓目勾缶,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抗戰烽火中所放射的璀璨光芒。歷史將把抗大精神永遠銘刻,抗大校歌將被人們永遠傳唱,抗大旗幟將在人民心中永遠飄揚。當代,紅色文化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強大的政治優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是黨和國家加強廉政建設的銳利武器。邢臺地區歷史悠久,紅色資源頗多。我們在學習紅色文化,發揚紅色精神的同時,也應努力探索挖掘紅色資源,將紅色文化傳承下去。